井下作业协同平台模拟井下作业全过程,实现可视化模拟流程管理,重点围绕问题井信息反馈、技术方案设计、作业施工设计、作业完工验收、材料及施工费用结算、效益评价和施工总结编制等环节开展工作,实现在同一平台下对作业信息全过程的跟踪管理,解决井下作业施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处理,达到永久存储,实现网上验收、结算及效益评价的一体化管理,反映井下作业全过程,解决了目前井下作业运行管理体系的信息化问题。

   某采油厂应用井下作业协同平台实例

40多万次的用户使用,3万份业务设计积累,1966年建厂至今全部施工总结数字信息化的沉淀,46万次流程 流转审批,三年全天候用户的满意使用,无数次的报表查询。

其中地质设计3359份、工程设计8311份、作业设计2183份、问题井信息5480份、布置作业1290井次、作业进 度2689份。 (截止2009年5月10日的数据)

   实施前井下作业状况

1.无法及时掌握压裂、酸化等作业计划实施过程中费用的发生情况,不利于控制作业成本;

2.作业日报、过程监督、索赔鉴定等内容等都通过纸张形式,不能及时将现场监督内容反映在监督记录中,对作业施工原因无法进行鉴定并规范鉴定结果,因此不能为分析作业成本增长原因提供依据;

3.无法实现施工成果、施工内容、杆管记录等内容的网上审核,同时也不能将审核结果作为验收结算的依据,很难控制资料传递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4.对于工艺设计和地质设计的审批周转流程,涉及到多个部门人员的动态审核,流程非常复杂,特别是在施工单位效益评价结算和生产运行部作业组调拨方面手工状态下很难准确跟踪到整个流程的处理情况;

5.涉及到验收结算的费用审批、全厂作业施工材料费用汇总表以及酸化作业施工费用结算汇总表和油、水井压裂作业施工费用结算汇总表流程,因涉及的验收结算相关的项目和施工单位及费用分类,并且也涉及到相关的金额,故对于费用方面的控制,手工状态下没有办法管理,预算管理和控制更无从谈起;

6.不能够对油水井作业效果进行预测,并根据不同措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7.无法实现网上工作安排和信息反馈,增加了会议次数,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不利于追溯检查、监督和考核;

   井下作业协同平台包括20个子系统

1. 方案编制、审批、调拨设计管理

实现了两个设计同时签发,保证了后期验收流程的顺利进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14种地质方案、13种工程方案、8种施工方案的网上签发,与此同时能够对作业效果进行预测。施工结束后,可对发生的材料费、施工费网上结算,并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价。

2. 效益评价编制、汇总

对油水井作业效果进行预测,并根据不同措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3. 问题井运行管理

实现了问题井相关信息的网上传递,包括问题井上报、核实、日报签发,完工统计等内容。按照生产运行部签发的油水井设计和施工进度,自动生成运行数据表,清楚反映每天问题井总数、影响产量情况、施工进度、投产时间及液、油、含水、注水等情况。

4. 验收、预结算管理

包括常规作业施工费和材料费结算,压裂、酸化费用结算等内容,并通过逐级审核传递到业务主管部门,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作业计划实施过程中费用发生情况,利于控制作业成本。

5. 施工进度

包括作业日报、过程监督、索赔鉴定等内容,将现场监督内容反映在监督记录中,对作业施工原因进行鉴定并规范鉴定结果,为分析作业成本增长原因提供依据。

6. 施工总结编制、审核

实现了对施工成果、施工内容、杆管记录等内容的网上审核,同时将审核结果作为验收结算的依据,便于控制资料传递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7. 分类报表管理

根据方案设计、施工进度形成分类报表,包括设计与进度方面的各类报表查询,完成验收公报,任务调拨统计,作业费用预算、作业费用预警等内容。

8. 工作部署

及时部署工作,减少了会议次数,信息传递更为及时、准确,利于追溯检查、监督和考核。

9. 共享信息

包括射(补)孔信息、问题井信息、方案设计信息、施工总结信息、投资及成本调整方案、年度作业预算、年度作业总结等信息共享。

10. 任务提醒管理

根据登陆用户的用户名获得当前用户的任务,用消息提醒的方式将各项任务在弹出窗口中显示,实现对用户催办的功能。

11. 工具档案管理

主要包括杆、管档案,杆、管检测,井下在用杆、管档案等,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12. 高危井档案库

主要包括高危井区档案维护、高危井区档案查询、高危井区档案统计报表、高危井区档案录入。

13. 验收公报

包括油井完工统计表、水井完工统计表、单位验收统计表、验收工作汇总表等。

14. 射孔、补孔方案管理

包括射孔通知单查询、补孔通知单查询、射孔工程方案、补孔工程方案等。

15. 规章制度、通知通告发布

全厂井下作业的法规及井控规定集中展示,厂重要信息发布平台。通知通告可以设查看单位及用户,生产运行部可以随时掌握用户查看情况。

16. 作业计划

分为油水井措施性工作量及维护性工作量作业计划,可按年度及月度,季度整理及统计。实现了作业计划的全过程跟踪, 详细到方案设计每个步骤处理人员、时间和施工情况。

17. 作业日报

包括作业日报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修改及删除等一整套日报管理过程。

18. 作业监督

包括水井作业全过程监督,油井作业全过程监督等功能。

19. 作业指标

分为井下作业结合返工率,偏磨率,检泵周期,检泵率,重配率,将作业指标清晰地反映出来。

20. 作业质量

包括返工井原因,质量问题申请鉴定,井下质量问题索赔,索赔费用清单等与作业质量有关的查询、统计等功能。

   技术实现与创新

1.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对比

传统软件开发方法:传统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对用户设置不同身份,如设计人、审核人等来实现审批流转,大量设计混杂在一起,审核人需要在若干份任务中查找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程控制。同时,无法实现过程跟踪。

应用工作流技术的开发方法:应用工作流技术的井下作业协同平台实现了工作流程定制与程序代码分离,用户权限相对于某一流程分别设置,对于不同的流程可以设置不同权限;在流程定制过程时对每一个处理环节的处理人进行设置,因此,任务会根据流程的设置情况发送到指定的审核人的任务中,审核人就不必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属于自己要处理的工作任务;当流程发生改变时,运行中的任务能够按新定义的流程继续流转,也可由任务提交者或管理员退回或重启动该任务;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流程自动流转。

2.流程设计

井下作业协同平台包括工程方案、地质方案、作业方案、验收结算、工作部署、质量索赔等13类80多个流程的定义和设计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可自行调整、修改或增加业务流程。

3.算法研究

管柱图自动生成算法: 根据井下管柱的实际情况,编制井下工具图件库,通过数据库技术及相应代码进行动态增、删管理,技术人员能够自动绘制各种类型的管柱缩略图,实现对井下管柱的可视化管理。

4.在存储管理模式设计、数据库模式设计、报表体系设计等都有独特的创新点。

5.技术创新点:

(1).基于工作流技术,规范井下作业流程 (6).应用Ajax技术,简化井下作业复杂表单设计 (2).基于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管柱图设计 (7).应用XML技术,实现表单数据交换 (3).应用Graphics图片绘制连通数据 (8).利用Excel模板技术,实现井下作业高级报表定制 (4).实现表单数据"UPS"功能,保障数据安全 (9).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提供WebService服务 (5).实现方案设计审核表单的电子签名 (10).支持跨系统、跨应用集成

   井下作业协同平台的功能特色

1、 基于A2数据库

(1)数据源可以依托A2数据库或其它数据库

(2)系统具有数据提取功能,方便用户直接提取A2数据

(3)如油田井数据库不是采用A2的,完全可以调取用户自有其他系统的数据库,如Oracle、SQL等数据源

2、成熟

(1)三年全天候用户的满意使用,3万份业务设计积累,46万次流程流转审批,无数次的报表查询

(2)核心工作流引擎在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百事亚太区总部,瑞士雅培、强生中国、富士施乐、英 迈中国、卡夫食品、通用磨坊、新加坡淡马锡总部、广东省联通、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等

3、稳定

有的客户一年数据量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条记录

有的客户在该平台上跑核心业务,如应急工程调度等

有的客户在该平台上每年跑10几亿(人民币)市场和广告费用的审批

有的客户用户数1.4万人以上

都验证了该平台的稳定性

4、专业

(1)十年工作流技术的研究

(2)WfMC(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国内第一家会员

5、易用

(1)只要会上网就会用

(2)操作相当简捷,人性化,易用,上手快

6、开放

(1)全部采用通用技术和开放的标准,提供完备的接口,象适配器,BPFC、BPO.NET接口等

(2)核心工作流引擎跟SAP、Oracle、JDE、QAD、BPCS、用友的U8、金蝶的K3、易助易飞等 ERP系统,美国运通卡数据、一些HR软件、TurboCRM、资源平台BOSS、BizTalk平台、 MOSS等等,都已经有着丰富接口的实际案例经验

7、扩展性

(1)架构于工作流技术,可以搭建各种应用

(2)允许用户自己开发的软件与该平台集成

8、安全性

(1)流程与业务分级式管理,例如厂矿队可按自身权限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由上到下全方位立体化模式

(2)在系统登录、传输、流程控制、表单权限控制、日志等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9、性能效率

(1)多个服务器,分布式处理,提高效率

(2)采用磁盘阵列,保证系统全天候无故障运行

10、可维护性

(1)B/S结构,客户端零安装,服务、升级比较方便

(2)如果业务流程变更,调整等非常方便

   井下作业协同平台的功能特色程"

模拟井下作业全过程:井下作业协同平台模拟井下作业全过程,实现可视化模拟 流程管理,重点围绕问题井信息反馈、技术方案设计、作业施工设计、作业完工验收、材料及施工费用结算、效益评价和施工总结编制等环节开展工作,实现在同一平台下对作业信息全过程的跟踪管理,解决井下作业施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处理,达到永久存储,实现网上验收、结算及效益评价的一体化管理,反映井下作业全过程,解决了目前井下作业运行管理体系的信息化问题。

实现数据信息一体化:通过实施井下作业协同平台,建立了以施工单位效益评价汇总、作业进度、水井问题井、油井问题井、地质设计、工程设计、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验收结算,实现源数据信息流转一体化管理。

减少了人工传递失误:井下作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幅降低纸张化文件的需求,以及传递文件过程中所需的额外人力负担,同时也不会因人工处理而造成信息延误或文件遗失等情形发生。可视化流程管理工具根据井下作业流程动态建模,所有的流程运作按照既定的规则传递到相关部门来执行或签发。

规范了业务流程处理:通过实施井下作业协同平台,规范了井下作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而且流程管理具有实时性,当流程发生改变时,运行中的任务能够按新定义的流程继续,也可由任务提交者或管理员退回或重启动该任务。

提高了井下作业效率:通过实施井下作业协同平台,方便灵活地反映和体现井下作业施工的过程及结果,实现了井下作业的协同工作,提高了井下作业工作效率,提升了信息化程度,增强了油田企业在新的运作模式下的竞争力。